国瓷瑰宝——汝瓷鉴定的最新结论
在中国历史上的宋代是个百业兴盛的朝代,尤其是制瓷业达到空前绝后的境界。那时华夏大地一入夜晚可以看到的是处处是窑火熊熊。当时的一些窑厂因烧某种瓷成为其他窑厂竞相模仿的对象从而形成了窑系如定窑系、耀州窑系。
在中国历史上的宋代是个百业兴盛的朝代,尤其是制瓷业达到空前绝后的境界。那时华夏大地一入夜晚可以看到的是处处是窑火熊熊。当时的一些窑厂因烧某种瓷成为其他窑厂竞相模仿的对象从而形成了窑系如定窑系、耀州窑系。
能得到一件汝瓷对藏家来说已经是千年梦真了!在中国历史上窑业鼎盛的宋代,汝器就列在其他窑器之首,如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就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悉有之,汝窑为魁····”所以后来论者皆以汝窑器列众瓷之首,其中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称汝窑器“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是鉴定汝瓷的要义,现在学者著书立论多引用曹昭的该句话但从未解释其义,惟陆建初先生在其《古陶瓷识鉴讲义》详细地描述了蟹爪纹,现摘要陆文如下:
而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汝窑,文义甚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原意汝窑蟹爪纹并非用于装饰,却可借为辨识。蟹爪纹细微,折角如蟹脚稍大于九十度,且斜势切入釉面,故喻之,斯意醒豁矣。荀子《劝学》有‘蟹八跪而二螯’语,形容蟹爪折节如跪膝甚切,可合观。古人语蟹爪纹‘隐若’,尤其恰当,典型蟹爪纹因斜势切入釉面而不染色,并仿佛蝇翅折闪白光,此甚有别于普通冰裂纹。后仿汝器未察此节,烧出细碎纹痕并多染色,弄巧成拙,此况清代唐窑仿汝也不能免。”
我用放大镜细观汝瓷的釉面,发现貌似一次形成蟹爪纹为多段曲线构成,这说明蟹爪纹非一次形成的,是经过长时间过程形成的,也就是说蟹爪纹不是出窑后马上形成的,而是经历300年以上是时间逐步形成的。这也证实了曹昭的“有蟹爪纹者真”的判断,宋代关于汝窑记载的那几条文字都没有提到蟹爪纹,而到了三百年后的曹昭提到并把它作为判断汝瓷的标准绝非偶然。假如曹昭活到今天可能不会称这种斜势切入釉面的裂纹为蟹爪纹而称之为没闭合的曲线或折线纹。光在这种斜势切入釉面的裂纹上的衍射使得汝釉呈现出宝石或玉般的光泽,犹如玉器的绺裂,这大概是汝窑器被后代认可且居于众瓷器之首的原因。
当然汝瓷无论从釉面光泽还是烧造工艺上都是第一流的,在南宋就被认为极品至珍。至于“无纹者尤好”是曹昭认为的理想状态,而这种无纹的汝瓷即使有到了曹昭看到时也应该是不多的。显然作为对蟹爪纹有深刻认识的曹昭是见过且可能拥有过汝窑器的,不然他总结不出来“有蟹爪纹者真”,但“无纹者尤好”则可能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想象,因为在南宋时汝窑器就十分难得了。请看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明初距北宋末年已300多年,南宋时都难得的汝瓷到明初当然是凤毛麟角了。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无纹者是汝瓷,但有这种蟹爪纹则一定是有年代的汝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