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知多少?——素烧
素烧:汝瓷一般要经过两次烧制过程,第一次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800度左右,将泥胚变成陶胚,称为素烧。第二次烧制是在施釉以后,二次烧制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1300度左右。
昨天推送的一期《汝瓷知多少》介绍了汝瓷的特色收到了一些留言,希望可以多推送一些有关汝瓷知识方面的内容。所以,小编今天整理了第二期来给大家分享。当谈及汝瓷烧制工艺时,不可避免会提到“素烧”一词,那么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素烧前的汝瓷
素烧:汝瓷一般要经过两次烧制过程,第一次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800度左右,将泥胚变成陶胚,称为素烧。第二次烧制是在施釉以后,二次烧制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1300度左右。“素烧”是“二次烧成”制瓷工艺中第一道工序,泥胚变成陶坯以后,也就成了常说的素胎。此后就可以在上面进行彩绘或上釉等操作。
入窑开始素烧
那么,为什么还要单独进行素烧呢?汝瓷素烧有什么作用呢?
1、经过素烧,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水分逸出,其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也被分解,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鬃眼、釉泡等缺陷,同时避免了碳素的沉积,可使釉面色泽鲜艳、光亮。
2、素烧后的坯体气孔增加,吸水力增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施釉时易于达到所要求的釉层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因为汝瓷的釉层一般在1.5~2毫米之间,不经过素烧的坯体,经不住釉水的吸附,泥坯表面湿透后容易产生起泡缺陷,上釉烧成后还容易出现脱釉、缺釉等问题。
素烧后的汝瓷
3、便于操作。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及转运操作,可减少破损。
4、提高成品率。素烧后,可对素胎再进行一次挑拣,再经过一次质量把关。因有些缺陷在素烧以后才比较明显,如隐裂纹、鬃眼等,剔除掉不合格的素胎,能进一步提高汝瓷釉烧成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