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在创烧、发展、兴盛、恢复、衰落与绝产的各个阶段中,其产品无论生产规模、烧造品种和工艺特征都有着明显的演变过程,绝不可能从始至终一成不变、一模一样。

(上图:弘宝汝窑天青釉中华和平)
北宋初年便已成功地烧制出风格独特的汝青瓷。到了北宋中期,汝瓷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原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各地窑口林立,竞相争辉。而各窑口又为了参与激烈的商品竞争,各立牌号,各显神通,锐意创新,扩大影响。当时,汝瓷产品除了造型丰富、釉色莹润的特点外,还十分重视器物表面的装饰,由碗、盘的内壁印以简单凸线纹,到内壁印以缠枝花卉和碗心印团菊纹等图案。

(上图:弘宝汝窑豆绿釉秋意盘)
当汝窑为宫廷烧制贡御之器时,更是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器物大多裹足、满釉支烧,底留支钉痕;造型古朴大方,胎体坯坚质细,呈香灰色、灰白色、白色、青灰色等;釉色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釉质浑厚,清澈温润。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明亮而不刺目”,“似玉非玉而胜于玉”的赞誉。

(上图:弘宝汝窑天青釉弦纹尊)
汝窑的釉色是相当丰富的,大体可以分为八大釉色。釉色不同,汝瓷釉下气泡分布的状况也不同。这是因为,汝瓷的釉色与瓷器在窑中所放位置有关。严格地讲,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釉色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烧成后釉色与降温的速度快慢还有密切关系,这在其他窑口是极为罕见的。

(上图:弘宝汝窑天青釉大圆洗)
粉青、虾青、月白、青灰、偏天青釉色的汝瓷,其釉下气泡用廖若晨星来形容较为确切;而天青釉、天蓝釉、浅蓝釉、灰蓝釉、淡蓝釉、红釉等汝瓷,其釉下气泡较大也相对密集;黄色、黑色、褐色、灰色的死亡气泡则较多。豆青釉汝瓷,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这是由于温度高所致,其釉下气泡也相对密集。再者,并非所有汝瓷都有开片,无纹汝瓷都具有特殊的釉色。目前仅见梅子青和葱绿釉两种。梅子青无纹汝瓷,其釉下气泡如聚沫而不见攒珠,这与北宋官窑的釉下气泡个别地方有相似之处;而葱绿釉无纹汝瓷,釉下几乎没有气泡。

(上图:弘宝汝窑天青釉双耳炉)
汝窑瓷器不仅釉色丰富,随着釉色的不同,釉下气泡的状态与分布情况也不同;其造型多种多样,既有陈设器也有日用器,既有小巧玲珑者,也有超过36厘米的大件器;装饰工艺绝非只有光素无纹饰者,刻花、印花常见 ,雕塑、贴塑亦有;烧制方法上,除满釉裹足支烧外,还有削足垫烧,支钉有如芝麻状的,也有圆形如菜籽状的;胎色有香灰也有灰白。

(上图:弘宝汝窑粉青釉龙瓶)
总之,它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汝窑瓷器的认识,为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可信的参考标准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