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清凉寺窑清凉寺窑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至韩庄村的台地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至1989年两次发掘面积计1650平方米,出土有白瓷、青瓷、黑瓷、汝瓷、白地黑花和三彩器等,时代从北宋早期一直到金、元时期。窑炉的形制有连体和单体两种,平面皆作马蹄形,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床、隔火墙、烟肉和护墙七部分组成,由于多数窑炉依台地而建,窑床和烟肉部分在台地之上,就地下挖成半地穴式,窑壁、隔火墙和烟肉分别用耐火砖错缝垒砌;火膛在台地之下,直接用耐火砖砌成,护墙见于火膛两侧墙体的外围,个别的窑门前有风道与火膛下渣坑相通。
北宋早期是该窑址的初创时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这一时期的青瓷和黑瓷釉色尚不纯正,尤其是青瓷釉色青中泛白,器物形制较小,以素面为主,器表有装饰的不多,有刻花和划花,以菊纹最为常见。北宋中期,除了还有较多粗白瓷外,青釉瓷明显增多,器形有碗、盘、盏、盒、瓶、执壶等。青釉瓷胎薄质细,胎骨多以香灰色为主,灰白色的极少。印花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纹饰清晰,线条细而流畅,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北宋晚期,清凉寺窑以烧制青瓷为主,产品种类繁多。器物装饰以模印为主,线条圆润,构图严谨,图案规范。
同时,还有模印和刻花并用的,即器内印花器表刻花。从整体上看,北宋晚期的青瓷能模制的器物一般都采用印花装饰,不便模制或不能模制的器物如瓶、盒、执壶、器盖等器物以刻划花为主。常见的装饰图案有菊花、牡丹、莲花、波浪纹和海水游鱼等。器物的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新出现的极少淡天青釉瓷,胎骨细腻坚实,造型工整丽,釉层匀净,开片疏密有致,为北宋晚期天青釉御用汝瓷的成功烧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汝瓷是在民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