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燃烧后的香灰比较接近,俗称“香灰胎”。笔者通过对汝窑出土的大量瓷器残片标本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瓷胎断面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所造成的。经过超声波清洗器的清洗仍不能完全达到汝瓷瓷胎的本色,说明泥土已经和瓷胎表层发生化学反应。把瓷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绝大多数为浅灰或灰白色,褐灰和深灰色的极少,这是汝窑瓷器真正的胎质本色。另外,瓷器胎色的变化还与其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越低胎色就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与同时期的民用青瓷相比,汝瓷胎的烧结程度较差,质地疏松,没有很好烧结,断面涩且没有光泽,吸水率相当高,大小不一的空洞特别多,这是鉴定汝窑瓷片的重要条件之一。
汝窑瓷器施釉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薄釉,常见的釉色有粉青、月白、卵青,釉色莹润,有的呈现半送明状,乳浊感较强;另一种是厚釉或二次施釉,以天青釉为主,色泽过重的呈天蓝色,呈现出釉色凝厚,视如碧玉。釉层上的开片有冰裂纹、网格纹、鱼鳞纹等。值得一提的是,汝
窑中心烧造区出土了不少青绿釉瓷器标本,在传世品中绝少。由此可见,汝窑瓷器的釉色可归纳为天青、青绿两大类。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尤其是天青类中的粉青、卵青和透明度较高的月白,皆在不同程度上呈天青色略泛灰。从发掘出土的大量瓷片标本观察,汝窑以天青釉为主,釉色变化较大,包括粉青、月白、卵青等。这些复杂的釉色,究其原因是,天青釉熔点低,与烧制过程中停火时的温度和还原气氛有关。这些釉色的不同,很难说是当时人为有意区分的。釉色的不同,还同施釉厚度有关,土蚀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拼对一起的不少件器物标本中釉色就差别很大。经过我们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原始堆积并且不被后期污染,出土的标本釉色相对较好。如Y2、Y火腔内出土的上千件(片)标本,其中有90%釉色非常纯正。又如T28、T29第③层和C2内堆积长期被污水渗透,土质呈黑褐色,在出土的大量标本中,60%接近月白色,25%呈淡青色,只有15%可以称为天青色。由此可以看出,在窑址内出土的器物标本,不仅与烧制的火候有关,土蚀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青绿釉熔点高,釉色变化小,基本上保持原色不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熔点的高低与釉色的关系不大,关键在于釉料内溶剂与成色的结果而定。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