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两座,分别编号为1号作坊和2号作坊。在2号作坊的南部,还发现过滤池和澄泥池遗迹。1号作坊位于发掘区的中北部,坐北向南,方向116°。北墙基础保存较好,残长5米,最宽处达0.70米,墙体直接建在第⑤层之上,用长方砖、石厘钵混合垒砌而成。重要的是在墙体的内侧活动面上堆积一层厚0.02米~0.10米不等较纯净的灰、白、黄色釉料。釉料层内和地面上出土一批尚未上釉的素烧器残片。器形有花式口平底盆、碗、
盏、盏托、器盖和火照等。在釉料堆积层下,沿北墙体内侧清理出一组釉料坑,分别编号为坑1、坑2、坑3和坑4,从坑1的堆积情况分析,坑3和坑4废弃时间略早于坑1和坑2。根据坑1、坑2内保留完好的纯净黄、白色釉料,推测该作坊的废弃时间与坑1、坑2同时。

汝瓷茶具.png

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坊内侧釉料堆积的最下层清理出1枚宋哲宗时期“元符通宝”钱币,为该作坊的使用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在釉料坑的南侧釉料堆积层下清理出4个残陶瓷,台内填土杂乱,岔壁上黏结有少量黄、白色釉料,说明这些陶瓷与作坊、釉料坑有着密切的关系。2号作坊位于发掘区的中部,即第二组马蹄形窑炉的正前方,因被晚期地层破坏严重,仅残存西、北两面部分墙基础,坐向不明。该作坊局部被28号探方第③层(天青釉瓷片堆积层)所压,可以断定2号作坊与第一组桐圆形窑炉没有直接关系。依据2号作坊开口的层位和作坊活动面上出土的三足洗、水仙盆、圈足盆、细颈瓶等汝瓷残片分析,2号作坊应为第二组马蹄形窑炉的配套设施,其废弃时间已是天青釉汝瓷的成熟阶段。

汝瓷茶具.png

过滤池位于发掘区的西南部,开口于第③层下,上距地表0.35~0.65米。平面呈长方形,方向20°。其建造方法是:首先挖一东西宽1.80米,南北长3.40米的长方形土坑,然后四周用大小不等自然卵石砌成。北高南低,作斜坡状。北端用一块大石斜铺中部,两侧用不规则卵石填空,石面磨损光滑。南端青灰泥渣未清理到底,结构不明。池口东南部有一废弃残石碾槽,为排水口,槽内遗留有厚2厘米左右的青灰色细泥。池内堆满过滤后的青灰色泥渣,质地坚硬,内含木炭颗粒和较多白土块。出土遗物较少,以白釉瓷为主,豆青釉次之,天青釉极少。同出的还有少量厘钵,其外壁多不加涂耐火泥。从出土遗物和地层叠压关系判断,该过滤池属于天青釉汝窑的前段。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