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文献记载汝窑瓷器可以出卖。南宋人顾文荐的《负喧杂录》与叶真的《坦斋笔衡》记载基本相同:“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此条文献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朝廷诏:汝州烧造青瓷的原因,是因为定州白瓷器出现芒口不便使用;二是河北唐州、邓州和耀州也相继烧造青瓷,但都不及汝窑瓷器品质。上述的河北唐州有无青瓷窑址还不十分清楚,但邓州和耀州两处青瓷窑址均已找到。其中,陕西铜川耀州窑为人所熟知,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知唐代开始烧造白瓷,五代时青瓷质量颇高,满釉支烧并带有“官”字款,北宋时期青瓷器表的犀利刻花风格为人们所称道。邓窑位于河南内乡县大窑店村,唐代烧造白瓷和花釉瓷,北宋时期主要烧造豆青或豆绿釉印花青瓷。在采集到的一件青瓷片上刻有“窑司”二字,应是北宋官府监烧的实物见证。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瑕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瓷茶具.png

这里,宋人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汝窑是贡窑性质,在“供御拣退”后还可以出卖,显然不是“宫中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另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记载,绍兴二十一年(1151)高宗赵构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向其进奉的一批宝器中,就有汝窑瓷器16件。金兵于北宋末年攻陷东京开封城后,洗劫了北宋皇宫里的大量金银珍宝。因此,张俊向宋高宗赵构进奉汝窑瓷器,一方面表明当时在南宋汝窑瓷器数量不多,已属珍稀之物;另一方面说明张俊府上的这批汝瓷要么是北宋时期的私藏,要么是南宋初期购之社会。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可以证实北宋时期汝瓷除宫廷使用外,在社会也是可以流通的,即与《清波杂志》中“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记述相互印证。

汝瓷茶具.png

200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的水池和第3文化层中各发掘出土1件汝窑瓷器,分别为汝窑梅瓶和汝窑盘残片,也证实了南宋皇室曾经使用过汝窑瓷器。其次,汝窑遗址恐非一处。鲁山县段店窑址发现于1950年,随后曾作过多次调查,199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首次试掘。从发掘情况看,该窑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5至6层,大致分属于唐、宋、金、元四个时期。唐代是该窑址的创烧时期,产品有黑瓷和花瓷,花瓷常见瓶、罐、盘、碗、注子和腰鼓等器形。唐人南卓《美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表明鲁山产的花瓷腰鼓在当时颇有名气。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