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熟悉未必真知”,李廷怀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对于最熟悉的事物会发现未知最多,但是未知不等于神秘。日常生活是“人的”和“生活的”,

是浅显的也是深刻的,浅显在平庸、平凡、琐碎、周而复始,深刻在改变的时机、改变什么、最难改变的那些。汝瓷文化渗透在他的生活和生命当中,他也深知最熟悉的这个领域最难有所改变。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他,对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行动。
恢复名窑汝瓷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作为一名传承人,应该传承什么?仅是传承技艺和传统吗?抱守传统就是传承吗?他时常反问自己。这些自觉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促使他向历史和现实追问答案。他尊重名窑汝瓷传统,但是对历史上汝瓷的尊贵身份又存有特别的认识:首先,回顾历史,汝瓷产于汝州地方,源于本土生活和工匠集体的智慧,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尊贵由下而上促成,也就是说,它不是天生尊贵,而是工匠和百姓基础提供了权贵审美实现的可能性。其次,关注当下,它留传于世的盛名,使得现代人多把它当做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贵物,又或是展柜里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死气沉沉”的陈设品。精致的器物十分有必要回归百姓的生活当中,这也是传承文化中重要的美育和精神传承。

汝瓷茶具.png


传承不能只强调技艺的恢复,传统式样的继承或是抱守陈规,还得从深刻一些的层面考虑,这些为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它们存在的价值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这精神,又不纯粹是满足欲望、身份炫耀的需求,重要的是汝瓷发展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取之于民而用于民,突破边界,实验精神和研究精神。这正是他践行的汝瓷精神。他推崇汝瓷精神,希望让“新汝瓷”发声。他不断尝试汝瓷釉料配制和烧制方面的技术突破,形成了活在当代的“新汝瓷”——“玉青瓷”和“活态瓷”。对于名窑汝瓷中有至尊美誉的天青釉,他所持的态度是尊敬而非崇拜。从他入行至今,自己做过很多传统天青釉的恢复工作和典型作品,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天青釉有叛逆的看法。他觉着,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传统天青釉的存在,固化、甚至异化了今天人们对汝瓷(精神)的理解。人们会以为天青汝瓷理应是那个样貌,而不能再发展为其他样貌。天青只是汝瓷精神中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和传统工匠们反复实验、不懈研究的一个化身,如果只以形色局限它,那么假如把它比作有生命的人,汝瓷的魂魄在哪里呢?另外,在他身上我们也能发现极为有趣且宝贵的艺术家个性认知,这种认知与经历有关,是独有的,且往往成为艺术品的生命标记及艺术价值的所在。在他看来,天青釉=宋徽宗=亡国,这三者是划等号的。或许这也是他尊重却不那么执着迷恋天青釉的原因之一。从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上看,作为艺术家、笃信道教的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以来颇存争议的一位皇帝。民间有一说法,是因汝瓷的天青釉色青瓷与道教的“青词”、“绿章”联系紧密,道教“清极道世”的主张以及对色彩的偏好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有点不务正业的皇帝令天青汝瓷经皇权获得了名留青史的尊贵身份。

汝瓷茶具.png

虽然这种说法值得商椎,但从中不难看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信仰必然呈现于其时的物质载体之中。宋徽宗时代的道教信仰、皇权至尊、天青汝瓷是当时的文化建构,那么今天的新时代应有怎样的“新汝瓷”代言?李廷怀根据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创新了汝瓷的“玉青”釉。其实宋代以来世人便赞青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而且传统汝瓷也以“玛瑞为釉”。李廷怀在展厅、书房、办公桌等多处摆放了玉石标本来与自己创制的瓷器比对,他会不由地向旁人说“你看,这釉色和质地美的跟玉一样”。“玉”是更深更久的中国文化象征,“玉”与“青”不但在陶瓷文化、道家文化和宋代美学追求上一脉相承,又融入了“君子比德与玉”的“玉品如
人品”的美德文化内涵。中国人的玉文化、陶瓷文化,在他这里形成自觉的统一“玉青”似乎表达了他对新汝瓷参与当代社会文化价值建构的希望,至后世百年再回顾今日,它或是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汝瓷样貌的代言。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