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的位置很独特。地处中原西南一隅,伏牛山、嵩箕山两条山脉南北相抱;西北天门有阙,与西安、洛阳两大帝都相交;东南地户敞开,与江淮、江汉两大平原相连接。

  汝州既居于文明的中心,又非四战之地;既是世外桃源,又与外交通无阻;既适合高士隐修,又能不失时机,把所体悟的之“道”奉献出来。

  在远古,汝州有两位隐士,一位是黄帝的老师广成子,一位是尧、舜的老师许由,对华夏文明的诞生和成熟有着伟大的贡献。

  东汉、西晋、北魏、唐,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汝州则是朝廷的后花园。

汝瓷11 (20).jpg

  东汉,佛教还没有流行,就有僧人在汝州风穴寺弘法。

  北魏时期,南朝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从建康经安徽天柱山,一路到洛阳行化。在汝州停留,讲《法华经》。今法行寺,原名“法华寺”,即是为纪念宝志和尚而建。寺内有宝志和尚的衣冠冢,唐代建有法行寺塔。

  唐开元年间,天台宗的贞禅师在洛阳弘法,因都市喧嚣,来到汝州风穴寺静坐参禅。圆寂后,被唐玄宗封为“天台七祖”。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汝州安定。临济宗第三代的两位高僧同时来到汝州,一位是南院(南禅寺)慧顒禅师,一位是西院(西禅寺)思明禅师。南院慧顒的弟子延沼开悟后,在风穴寺弘法,将命悬一线的禅法发扬光大。一时,汝州成为天下僧人心目中的圣地。《风穴志略》云:“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传,灯灯相续。彪炳史录者,虽曰不尽出于风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风,一时独盛。固亦法运中云龙风虎之会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