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为魁新说,小编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汝窑古韵悠长和汝窑得道多“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汝窑恢复、发展、传承与创新中,没有汝窑自身的地域优势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烘托,也就没有汝窑的横空出世和今天的激情崛起。

汝瓷11 (8).jpg

  以什么理由来阐明汝窑新论呢?我们的研究,仍以我国考古发现、陶瓷学术研究、汝窑迷非常关注的汝窑釉色说起。那就是“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或卵青色。为什么?因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1007年—1072年),在《归田集》中这样评价汝窑花觚(注古代一种酒器)“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磐,世说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北宋汝窑难仿制,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翠胎洁流,华腴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在明朝天顺三年《格古要论》中,赞“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亦甚难得”到了清乾隆的甲申年,在〈文房肆考》中,有“宋时已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器窑,屑玛瑙为油(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其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的形象描述。而大清皇帝乾隆则以“汝州建青窑,珍学柴固式。柴已不可得,汝尚逢一二”的诗句,高度赞扬“汝窑为魁”之说。

汝瓷11 (7).jpg

  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汝窑生产近30载后的1983年,汝窑天蓝釉在汝州说烧成功。北京故富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主席冯先铭先生为新时谢汝窑这样题词:“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官、哥、定、钧齐名,宋人叶氧笔高》评青瓷时有“汝密为魁'的赞语,明清两代文献论及汝窑的很多,涉及到了汝窑的各个方面。

  相信大家看了小编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大家还有想要咨询更多关于汝窑的知识,请关注名窑汝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