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我们先以汝窑古韵悠长,扼要地简述了在大宋时期“汝窑为魁”的大体情况。就是说,汝窑能在青瓷中最具代表性地凸显出汝窑魁首的地位,这是历史的文学大家对汝窑理论的形象提升和认知概括。其实,“汝窑为魁”的历史现象时间极短,给人的记忆并不十分深刻,而又延续近千年的时空“魁”不起来,却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以致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汝窑的形成仍存疑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也就是新中国诞生后,才有了汝窑恢复、发展的可能。为了让人们不忘记陶瓷界乃至我国科技部门所给予的鼎力支持,尤其他们作为恢复汝窑的先导,并扶持汝窑四大釉色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率先给予其应有的颂扬是必须的。不是那些千辛万苦乐于奉献的陶瓷专家、工艺美术专家的重视和探寻,并锲而不舍地给予方方面面无私地支持、引领,或许汝窑是很难“魁”起来的。 

  与此同时,还应提及的是,我国科技部门的科学引领和鼎力相助。固然,汝窑从恢复到完全能展示古汝窑色韵的研究和论证,除汝州历任领导,省、地、市领导都高度重视外,没有从事汝窑生产实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尽职尽责、不懈努力,没有国家科技部门、科研人员的深切关注,要实现汝窑新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汝窑每上一个台阶,就要有方方面面的操劳和扶持。

汝瓷1.jpg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省科委直接“戴帽”5000元专款,拨至汝州第一汝瓷厂进行专项研制,这对于在古汝窑严和店遗址上进行恢复创烧汝窑瓷器来说非常重要。第一代汝窑传承人提及汝窑最初恢复的那些年代,仍记忆犹新。有位八十高龄的退休老厂长张全感慨万千地说:“国家对汝窑恢复真是高度重视呀!”因为,那时的5000元,对汝窑研究来说是相当可观的!这笔国家科技专项资金,首先保证了首次将豆绿釉研制试生产成功。

  从汝窑恢复的实践中,凡是有关汝窑的开发项目都列入了省科学技术重点攻关项目。

  1983年,还属于洛阳管辖的地级科委在继“汝窑豆绿釉”试制完成后,又将汝窑天蓝釉列入省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等陶瓷专家就到汝窑故土实地考察11座古窑址,发现8座烧制汝窑天蓝釉。研制结果证实:造型接近宋、元时期的部分瓷器,如鼎、炉、洗、鸡心碗等,而外观效果和化学成分都基本接近古瓷器,因为其制坯、上釉,全部是用汝州当地的原料。鉴定意见上这样说“建议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把汝窑天蓝釉继续列入重点实验项目外,还应对汝窑月白窑和驰名中外的‘汝官窑’名贵釉色进行实验研究。”

  汝窑月白釉是我国宋元时期汝窑生产中产量较高的汝瓷品种,据考查,在汝州市区已发现的25处古窑址中,有22处都分布有月白釉瓷片,这说明汝窑烧造月白釉瓷器也相当普遍。这项古汝窑研究成果,于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由汝州市中国汝瓷研究所和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共同承担,北京钢铁学院协作,并有河南省科委委托平顶山市科委组织鉴定,经与会专家李围祯、张锡秋、刘可栋、冯先铭、叶喆民、杨文献、耿宝昌、赵青云、李文超、王俭、彭悁强、徐作龙、高凌翔、宋白胤等权威审定,大家一致认为汝窑的月白釉研制是成功的,这对中国古陶瓷名窑的恢复做出了较大贡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国家陶瓷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汝窑科学发展的支撑力度。国家轻工部、河南省科委共同给汝州当时的两个国营汝瓷厂下达了“汝官窑”研究开发任务。项目完成后于1988年7月28日,由鉴定专家、主任委员李国祯,副主任委员张锡秋、刘可栋、冯先铭、宋何风、叶喆民、杨文献等国家陶瓷权威、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通过直观分析,发现其和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北京钢铁学院提供的古汝瓷片和新研究的汝官瓷的胎釉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的参数“基本一致”,与会陶瓷专家共同认为:“该项目试验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可靠……研究是成功的。对恢复中国名窑做出了较大贡献,填补了我国和世界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在青瓷生产中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这项史无前例的鉴定意见,第一次证明了汝窑故土——汝州对中国古陶瓷名窑的恢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此前千年汝窑天青釉都未烧制成功,只有新中国才有创新之举,之所以能创新是国力强盛的结果,是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与河南省陶玻协会、中国陶瓷协会及清华大学、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技术权威及古汝窑器收藏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汝瓷2.jpg

  汝窑的再度崛起,再次引起全社会关注。从方方面面、不同角度,给汝窑恢弘年代开辟了一片广周天地。荣华汝窑器让日本客商折服,新嘉诚汝窑器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送给前奥林匹克主席萨马兰奇,孟玉松汝窑器作为河南省的代表性艺术品向俄罗斯赠送等,都说明汝窑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展现的世界意义。廷怀汝瓷研究所展示的风格。也让国内外惊叹不已,其造型独特而又创新,釉色能与故宫珍藏的汝窑器媲美,尤其所创烧的仿张公巷北宋富窑卵青釉,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目睹廷怀汝瓷展厅的珍品后,惊叹地说:“你们烧造的这些极品是国宝呀!”

  以上简述可以使汝窑传承人明白:由于汝窑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呵护,汝窑的荣国理念和自身价值也在飙升。一件古汝窑天蓝釉器物不仅能挤掉数件同类历史珍贵文物,并成为河南博物院第九镇院之宝,而且新开发的汝窑器,也具有荣国的世界意义。1988年,我国外交部将汝窑器精品作为国礼赠送给朝鲜;2001年,河南省政府向韩国总统金泳三赠送的珍品中就有汝窑天青釉梅瓶。仅以这两例说明,现今仿制的汝窑器同样具有收藏意义。2006年,首届中国五大名窑陶瓷作品展上,汝州市近10家民营企业的30件作品中,有14件获奖。期间,仅廷怀汝瓷研究所开发的汝窑器11大类150多个品种中,就有貔貅、珠宝古币炉、富贵团寿盘、望天吼、牡丹盘等五大系列荣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仿张公巷北宋官窑卵青釉貔貅和混一瓶,在省有关领导、省陶瓷协会、国家级权威机构参加的珠宝拍卖慈善会上,以30万到60万不等的价格拍卖成功,这说明,汝窑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价值理念也在不断提升。

  由此,可以使汝窑传承人进一步懂得“汝窑为魁”的认知倾向在自然升华,不仅是来自汝窑故土的古韵悠长,而更重要的是汝窑能随着时代的进步散发出诱人的馨香,这是得道多助的结果。

  时过易迁,廷怀汝瓷在研制过程中,更加精细完美,有传承,有创新。廷怀汝瓷吸引全国各地顾客青睐,产品拍卖也由过去几万元上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