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陶瓷业繁荣鼎盛时期,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5个窑口的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而汝窑,名列五大名窑之首。
一、汝窑的来历与特点
当年,在位仅六年的周世宗柴荣曾命人烧造过一种瓷器,称为柴窑。论价值,柴窑排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前。但迄今为止,柴窑没有发现实物,也没有窑址,就像一种传说。清人记载这种瓷器的釉色时,提及柴荣说过的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天青色,就成了后人对柴窑的最直观想象。后来,人们不舍得让如此美妙的比喻虚掷,便将它赠予汝瓷。唯有汝瓷,才可与传说中的柴瓷同场竞技而毫不逊色。
天青,是一种介乎蓝与绿之间的颜色,幽玄,静穆,就像雨过天晴乌云散开后,露出的第一抹蓝。汝瓷以清幽淡远、含蓄蕴藉的天青釉色闻名于世。

宋代汝窑——天青椭圆无纹水仙盆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构成了汝窑的特点。闻名的汝窑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秀美的造型,温润的釉面,高雅素净的丰韵独具风采,被誉为名窑之魁。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评价道:“陶瓷中最美的,最典雅的瓷器,就是汝窑。”
二、汝窑的烧造时间
汝瓷始于宋,也毁于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前后20年间,汝窑尽废,汝瓷尽毁,技艺失传几近千年。经多位史学家考证后,宋徽宗时期是汝窑烧造的全盛时代已成为陶瓷界的共识。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柬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说明,到了南宋,汝瓷就已经成为珍品、“近尤难得”。
宋代汝窑——粉青纸槌瓶
三、宋徽宗为什么喜欢烧制汝瓷
汝窑能成为五大名窑之首与宋徽宗的喜好有关。汝瓷也是宋徽宗赵佶最爱的瓷,天青色的汝瓷正是因他而造。
汝窑的出现,不仅因为徽宗的艺术审美情趣,更与他根深蒂固的道教信仰有关,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静为依归”、“清极遁世”,就是要很清静的感觉。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青词、绿章,道教都是追求这个颜色。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汝窑青瓷器物不求纹样装饰,釉色以素雅、沉静为美,体现出宋代上流社会用瓷推崇理性美的特色。宋代的文学一直以平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
宋徽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瓷器鉴赏也很有造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会图》中,画作描绘了宋代宫廷的一次茶会,宋徽宗正向受邀前来的文人展示各式各样的陶瓷。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频发的战事,不仅断送了徽宗执掌政权,也终止了汝瓷的烧造。如果不是金人的侵扰,宋徽宗与汝瓷或许能延续出更久远的佳话和更多传世佳作。

宋代汝窑——卵青圆洗
四、汝窑的恢复与宋代汝窑现存作品
明清两代的工匠都试图恢复汝窑的烧制,然而即便是康乾盛世,连景德镇里最具巧思的匠人也无计可施。清一代,官、哥、钧、定等四大名瓷都被成功仿烧,唯独汝瓷的天青釉色最难寻回,从未成功烧造。乾隆皇帝有诗云,“赵宋青窑建汝州,传为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北宋汝窑传世品极为稀少,全世界收藏不到70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以及一些私人收藏。

大威德基金会—七件宋代汝窑瓷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当年宋徽宗哪里想到,这唯美的汝瓷竟为后人如此遥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