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陶瓷的研究者查阅史料,却没有发现汝州像景德镇官窑那样,有朝廷派来的陶瓷监造官员。
汝瓷的诞生,是基于其丰厚的文化土壤。
禅僧的宁静心灵,与官员士大夫忧国爱民的儒家情怀,文人墨客高雅的审美眼光,赋予了汝瓷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
纯净,与禅者高洁的心灵相通。
绿色,象征着儒家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生机勃勃,又干干净净。汝瓷的釉色,天青、豆绿、月白等等,都是在这两极之间游动,加上神秘莫测的开片,形成了汝瓷幽静深邃的风韵。
人们常说汝瓷反映了幽玄的道家思想。
这样的审美判断,虽说简单化了一点,从视觉印象上来说,倒也准确。
道家讲性命双修。性者,人的干净的天性;命者,生命。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这正是汝瓷所表达出的意境。广成子又说:“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至阳”与“至阴”之原,正契合了儒家生命哲学与禅宗心灵哲学的两极。
哲宗时代,汝瓷就极受文人与禅者欢迎。慧洪禅师喜欢斗茶,《无学点茶乞诗》:“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饶即饶州,指景德镇瓷,汝即汝州,指汝瓷。苏轼、苏辙、黄庭坚、张商英等都是慧洪的好朋友,又都是饮茶斗茶的高手。
王寀是大儒,也“唯好延道流”。当时,宋徽宗正尊崇道教,宠爱道士林灵素。林灵素本是苏东坡的书僮,弃儒修道。
林灵素敬慕王寀的道行,王寀却耻其为人。《宋史》载,林灵素“自度技不如,愿与之游,拒弗许”。《挥塵后录》称:“辅道(王寀)尝对别客谓灵素太诞妄。”后王寀遭林灵素陷害致死。
在王寀任汝州知州期间,正是汝官窑的鼎盛时期。他说:“来汝逾年,吏民习其疏拙,不堪委以事。”他的为官之道,正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正是因为有了禅宗、理学、道家的文化滋养,使汝瓷从青瓷中脱颖而出。
与其“长兄”耀州瓷相比,它不再是质朴沉郁的青绿色,而发出了圣洁的灵光。
与其“孪生兄弟”钧瓷相比,由汝钧不分,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五颜六色,热闹,艳丽;一个单纯,沉静,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