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历来以釉色取胜,这与北宋宫廷崇尚瓷器的釉色如冰似玉的传统密切相关。器物的釉色有天青色、卵白色、粉青色等,这些釉色是器物在窑炉内的不同窑位、烧成温度、烧造气氛等细微变化而产生的。

汝瓷23 (26).jpg

  天青色与蓝天色调相接近,有深浅之分,是汝窑的最佳釉色。卵白色与鸭蛋青色调相接近,釉面大多失透。粉青色与青绿色调相接近,在淡青中微闪绿,釉面大多透亮。

  同时,汝窑釉面多有开片,无纹片极少。开片是在瓷器烧造过程中自然形成,开裂痕较深,形状变化莫测,有的呈冰裂状,有的呈鱼子状。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评价道“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些开片在烧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片纹细碎,层层相叠,如冰之裂,故有“冰裂纹”之称。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裂纹还会不断增加。若慢慢转动器物,可以发现冰裂纹时隐时现,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汝瓷23 (27).jpg

  此外,汝窑瓷的胎质细腻,胎体轻薄,呈香灰色,有“香灰胎”之称。胎体以轻薄为主,但亦有个别厚胎器,无论是薄胎或是厚胎,质地均很细腻。南宋的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提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这表明汝窑在烧造过程中加入了玛瑙,可见北宋宫廷在烧造汝窑瓷的时候是不惜工本、以奢侈豪华为时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