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青釉瓷器,小编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宋 汝窑青釉洗
说明:清宫旧藏 高3.3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8.9厘米
洗敞口,洗心坦平,圈足外撇,裹足支烧,足底有三个支钉痕,特别是在器底篆刻一个“乙”字,是乾隆时划分瓷器等级时所刻。由于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对产生特殊的色泽有一定作用,从而形成了釉面色泽莹润,釉如凝脂的特点。这使汝窑超出其他名窑,在宋代成为独步一时的瓷中极品。
北宋 汝窑青釉盘
说明:清宫旧藏 高3.4厘米 口径19.6厘米 足径13厘米
撇口,丰底,里心坦平,圈足微外撇,底部有五支钉痕。传世汝窑盘、碗、碟、洗的器底都留有支钉痕,而且支钉又都状如芝麻大小。汝窑支钉以单数居多,小件器物用三钉支烧,稍大的用五个。汝窑支钉虽细小,但烧出的器物仍达到完整不变形,体现了汝窑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此汝窑盘器底刻一个楷书“蔡”字,这是物主的姓氏。据推测,宋代蔡姓能收藏汝窑器的仅有两家,一为当时的权臣蔡京,一为蔡京之子, 驸马蔡絛。
北宋 汝窑三足樽
说明:清宫旧藏 高12.9厘米 口径18厘米 底径17.8厘米
樽仿汉铜樽形式烧制。直口平底,口、底尺寸相若。樽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里外皆施釉。器型规整,仿古逼真,釉面穿插错落有致的开片,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富于变化。在传世的汝窑器中是一件较为稀少的珍品。
这件樽为天青色釉,天青在色彩上介乎绿色和蓝色之间。汝窑樽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青而不翠,给人以玉石之感。釉面的开片则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烧成现象。汝窑瓷器均用支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的支钉痕,这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信大家看了小编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大家还有想要咨询更多关于汝瓷的知识,请关注名窑汝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