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件青釉四足水仙盆。这件水仙盆的胎可能是黑色。在这件水仙盆的内底中间有一花框。这个花框可能是将一个长方形的四个角分别截取四分之一圆面(圆心在长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后留下的图形。
花框里面,由上及下,由右及左,凸刻着如下印篆体文字(这些文字似乎都是精心设计安排的):
大宋
宋崇宁二年
半分连卷拿
虹两负为官
栋複位良夹
崇宁
总计二十四个字。二十四是十二的两倍,地支有十二。崇宁在里面出现两次,但是这两次的字体并不一样。前面的“崇宁”可能是文字语句,后面的“崇宁”可能是年号纪年表示。
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宋崇宁二年是癸未年,是公元后1103年。查询网络,有宋徽宗赵佶的《题双桧》这样一首诗:
拔翠琪树林,双桧植灵囿。
上稍蟠木枝,下拂龙髯茂。
撑拿天半分,连卷虹南负。
为栋复为梁,夹辅我皇构。
看来这首诗至晚出现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后1103年)。
对比《题双桧》这首诗与上面瓷器上面所刻的文字可以知道:
半分连卷拿,在,撑拿天半分,连卷虹南负,里面;
虹两负为官,在,连卷虹南负,为栋复为梁,里面;这里,“官”不在诗句中,表示的是官窑瓷器,“两”如何理解还不清楚。
栋複位良夹,在,为栋复为梁,夹辅我皇构,里面;这里,“位”通“为”,“良”通“梁”。
也就是,瓷器内底上所刻文字为《题双桧》诗句中的后面两句的含蓄表达。只要熟悉《题双桧》这首诗,就明白了瓷器内底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在这件水仙盆的外底中间部位,也有一个露胎的长方框。在长方框里面凸刻着如下宋体文字:
大宋官窑
臣庶勿用
“臣庶勿用”这四个字已经在许多瓷器的外底或其他部位发现了。这里,“臣庶”都不能使用,更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了。与“臣庶”相对应的就是“君嫡”,北宋的君即是皇帝,即是宋徽宗,即是赵佶。因此,所谓的“官窑”,很可能是皇家御窑,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瓷器的窑口。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段家窑,应该可能就是官窑,就是皇家御窑。清凉寺可能就是管理皇家御窑的专门机构。
再看这件水仙盆瓷器的青釉、黑色裂纹,以及外底上面的支钉纹,应该可以判断这件瓷器可能是汝窑瓷器。也就是官窑和汝窑并一定是完全冲突的。一部分汝窑可能就是官窑。
关于“官”的理解,可能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北宋的时候可能称呼“皇帝”为“官家”。皇帝是官家,皇家御窑也就是官窑了。因此,这件瓷器的历史文化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根据推测,水仙盆内底、外底上面的这些凸刻字,可能不是清朝乾隆年间刻制的,而很有可能是宋徽宗赵佶在世的时候(或者是崇宁年间)刻制的。
除了这件瓷器,还见到两件非常类似的瓷器。其中一件也是水仙盆,另一件是六并葫芦瓶。
在这件水仙盆的内底上凸刻着如下文字:
宋古传
生美远较
力志高故
教桃竹仰
臣不史近
御用
查询网络,有宋徽宗赵佶的《桃竹黄莺》这首诗:
出谷传声美,迁乔立志高。
故教桃竹映,不使近蓬蒿。
“宋”表示这件瓷器是大宋的,“御用”表示是皇家用的,与“臣庶勿用”相同。这件水仙盆应该是一件很典型的汝窑瓷器。
在这件六并葫芦瓶的下瓶腹部凸刻着如下文字:
官窑
秋近拒霜盛
卧冠玉基已
德安过申知
金全臣复我
奉华
查询网络,有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题诗: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鹝。
这件瓷器的外底也是有支钉纹。
从制造工艺上看,这三件瓷器是非常类似的,很可能是同一个窑口的同一批瓷器,或是同一个窑口的不同批次瓷器。这三件瓷器都是官窑,都是汝瓷,都是皇家御用的。这三件瓷器上面的篆体文字很可能是宋徽宗赵佶在世的时候凸刻上去的,充分体现了皇家工匠的刻字工艺和水平。
珍品汝窑瓷器鉴赏及成交价格统计
在我国古代的历代皇帝之中,不管是明朝皇帝,还是元朝皇帝们都曾下令圣旨来让瓷匠们必须复原出有着天青之色的汝窑瓷器,而瓷匠们也都想尽天下办法,但是最终的却也是无告而终,由此从唐朝到宋朝时期所研制出烧制天青色瓷器的技术就此失传,成为了千古之谜。
汝窑瓷器用它独特的天青之色,成为了现世中瓷器收藏爱好者们“梦中情人”,他那似玉非玉的质感令人沉醉,天青之色更加令收藏者们向往颂誉。
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汇聚汝州名家汝窑,名窑汝瓷艺术家的上万款汝瓷精品,包括汝瓷茶具、汝瓷花瓶等,是一家权威综合性汝瓷瓷器网站。想了解汝瓷图片汝瓷价格有哪些?就到中国平顶山汝州名窑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