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政,汝瓷精品创作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汝瓷创作及汝瓷烧制。三十多年以来,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在汝瓷工艺造型及烧制研究方面,整理并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瓷片,每一次烧制过程都做有详细记录,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数据。致力于汝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把自己的青春与智慧都奉献给了汝瓷事业。

7.3017.jpg

  汝窑是以汝州而得名,原汝州境内的青瓷窑口都可称为汝窑,有为宫廷烧造青瓷的为“汝官窑”,为民间烧造青瓷的称为“汝民窑”,其中汝官窑是汝瓷艺术的顶峰,也是现今汝瓷研究的核心内容。

  关于汝官窑的迄止时间,前后大约只有20年。当时出现了现弃定用汝,可能与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有关。因为,汝瓷的“一色纯净”的天青色正是符合“教主道君皇帝”的心意。作为皇帝和艺术家,宋徽宗对汝官窑的审美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也决定了汝官窑瓷器必须符合“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的艺术标准。

  什么是精品?他觉得要从美的艺术标准上去探究,单就汝瓷而言,可以借鉴宋徽宗的标准,“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其中,他把“蟹爪纹”去了,一是因为有“无纹者尤好”的说法;二是他认为现在我们能够展现更多的纹路,各有千秋。具体的来说,他一直是从釉色、造型和工艺三方面来创作精品汝瓷的。


  汝窑的釉色

  青色(包括相近的蓝色和绿色)是汝官瓷釉的主色系,90%的传世以及出土的文物都属青釉系。就汝瓷青釉而言。

  

7.3018.jpg

  北宋汝窑盘


  汝官窑青瓷釉是一种复色釉,这种釉对光极为敏感,在不同的光线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釉色会随光变幻。在暗光下出现清澈湖水般的翠绿色,在明亮时则会看到如雨过放晴的湛蓝天空,并泛着点点星光,显得流光四溢。其结晶釉面质稠如凝脂,溶而不流,含水欲滴,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被誉为“似玉、非玉、而胜玉”。釉中可见如油滴状的稀疏气泡,气泡周围则布有玛瑙结晶体的光点,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似彩虹悬挂,有如春光大地。汝官窑瓷的釉色不同,其釉下气泡分布的状况也不同。这些气泡分布不均匀,是玛瑙釉的典型特征。

  

7.3019.jpg

  汝瓷釉下气泡

  


  汝窑的造型

  根据传世北宋汝瓷和考古发掘,汝瓷种类既包括碗、盘、盂、钵、洗、罐、碟、盖、套盒等生活日用品,又有用于室内陈设的装饰用品如瓶、樽、三足筒形器、狮子、麒麟、器座等。

  

7.3020.jpg

  北宋无纹水仙盆


  北宋汝瓷的造型呈现出质朴的特征,追求单纯而典雅的外观。其外观设计素雅单纯明确的造型样式,不做过度的华丽修饰,追求瓷器整体的简洁和浑厚,器形表面开片以二维视觉营造出的三维空间拥有了无限的美感,别具一番情趣。

  

7.3021.jpg

  王新政作品大憨钵


  对于现代汝瓷的造型设计,我觉得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体现现代化精神,适合现代人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中国现代陶艺理论和相关知识,注重实践,深入生活,加强创作思维的锻炼,强化技艺的创新,做到从造型到装饰,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掌控。


  汝窑的工艺

  汝窑采用两次烧成,釉色既与气氛有关,又与温度有关。其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烧成气氛。如果还原恰到好处,就得到天青色;如果还原不足,釉色青中带黄,就得到豆青色;如果还原过度,釉中有游离碳存在,就得到灰青或虾青。

  



7.3022.jpg

  手拉坯


  北宋汝官窑为了满足皇室需要,在生产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芝麻支钉支烧。芝麻的形状解决了烧成之后支钉挣脱时带釉的问题,且美观富有变化,这也是汝瓷精益求精的佐证之一。

  

7.3023.jpg


  他说:要打造为世人称道的“精品”,需要像对待生命那样,赋予产品以灵魂,与产品进行“心灵的沟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专注和执着,这样才能赋予产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想要烧造出传世的精品汝瓷,达到似玉非玉胜似玉的效果,就必须从汝窑的釉色、造型、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让产品在双手生化,让美的艺术通过泥与火表达,勤勤恳恳,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这就是王新政烧制汝瓷的精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