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当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得天独厚的高岭土、石英、煤炭资源优势,是汝瓷赖以生存薪火相传的天然环境。 按照南宋《垣斋笔衡》的记载,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艺压群芳,在“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灭。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
传承大师朱立文
朱文立,1946年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分会理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 1975年,朱文立到汝瓷二厂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学习汝瓷烧制技艺,先后试制成功了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但在1982年参加上海首届国际古陶瓷会议时,故宫的古陶瓷专家告诉朱文立,你们厂里现在生产的不叫汝瓷,叫临汝瓷,真正的汝瓷是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存的天青釉瓷器才叫汝官瓷,也叫汝瓷。朱文立如梦初醒,原来自己一直研制生产的只是临汝瓷,根本不是汝瓷。 朱立文下定决心要恢复汝窑,在后续几年的时间里,他研制出328个配方进行反复试验,每一个配方至少烧3次,反反复复的几年来一共烧了1500多次。
直到1987年4月最后一次调制,装好窑之后一共烧了两天三夜。那时候用小土窑烧,温度很高,高温时添两次火就得喝一杯水,打开笼门以后有1000多度,腿两边都烫出来燎泡。朱文立一直没睡觉,守着窑炉坚持自己烧。本以为这次要大功告成了,可烧到瓷化以后,火罩挑开一看仍是绿的,他彻底泄气了,回家倒头睡了几天。可窑烧了总得出窑啊,几天后窑炉打开出窑的瓷器基本上都是豆青色,偏偏有四件天青色,很奇怪,上天似乎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虽然成品率不是很高,但这久违的天青色却让朱文立喜出望外。
天青八卦鼎炉
而后朱文立又不断试烧,经过一年的检测,到1988年通过国家鉴定,朱文立历经五年成功研制汝官瓷天青釉,使断代800年的汝瓷再现于世,填补我国“汝瓷”空白,并载入《1990年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天青釉奉华尊
问到天青釉成功的奥秘,朱文立坦言一是得益于多名陶瓷专家的帮助,能让他有幸逐一亲手把摸故宫的汝瓷珍品,拿到自然光下认真研究;二是得益于陶瓷考古的进行,能够有更多的实物得以研究、比照,汝瓷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考古的支持。
玉兰花瓶
工匠精神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朱文立烧制的汝瓷有几十万件,但是真正呈现完美天青色的精美汝瓷仅有几十件。在他自己看来,那几十件天青色瓷器的出现只是些偶然。烧制汝瓷的真正秘诀,他还没有掌握。
天青釉弦纹尊
朱文立认为,汝州是汝瓷的唯一产地,交通不便的古代窑场都是就地取料。那么,汝瓷釉料所用的矿石只会在汝州的山里。从产生这个念头开始,朱文立每隔三天都会进一趟山,寻寻觅觅,敲敲打打。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他走遍了汝州的每一座山。后来把女儿也拉上了这条进山寻宝之路。
他说这一生都在和瓷器打交道,也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和逆境,现在两个女儿都跟随他学习瓷器烧制,而且也有很好的作品。但自己从没闲着,关于汝官瓷烧制技艺的改进他还在继续,汝官瓷天青色成品率低的难题还需要攻破。 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工匠精神。如今的朱文立已近古稀,却对于汝瓷、对于陶瓷的研究与传承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相信在他的坚持不懈中,汝瓷将绽放新的光彩。